龟龙麟凤的成语故事

拼音guī lóng lín fèng
基本解释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、尊贵、吉祥的四种动物。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。
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太皇太后临政,有龟龙麟凤之应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龟龙麟凤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龟龙麟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论长说短 | 清·褚人获《坚瓠十集·卷堂文》:“算功课论长说短,欲诉无门。” |
| 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 |
| 刻骨铭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 |
| 乌合之众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 |
| 炙手可热 |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| 赶尽杀绝 |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黄天禄上马,提枪出营,见余化曰:‘匹夫赶尽杀绝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!’” |
| 绳锯木断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 |
| 兵荒马乱 |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 |
| 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
| 饿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 |